Skip to main content

References

Chinese References

梁寶華

2015 《香港粵劇的承傳模式倡議:從師徒制和社區訓練到學院制》,香港:香港教育大學粵劇傳承研究中心。

梁寶華、梁信慕

2012 《粵劇藝術之創意:表演、劇本、音樂、傳承》,香港: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本土文化及創意教育研究觀測所。

王文金、梁威編

1990 《粵劇春秋》,廣州,廣東人民出版社。

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

1993 《中國戲曲誌 (廣東卷)》,北京 : 中國ISBN中心。

中國藝術硏究院音樂硏究所《中國音樂詞典》編輯部編

1984 《中國音樂詞典》北京 : 人民音樂出版社。

 

丘鶴儔

1916 《絃歌必讀 : 粵東音樂譜》, 香港 : 亞洲石印局。

 

余少華

2001 〈封建禮器於世紀末重現的意義 : 港澳回歸新鑄鐘、鼎、爵齊現;回歸交響曲巧套《香夭》慶回歸〉,載《樂在顚錯中 : 香港雅俗音樂文化》, 香港 : 牛津出版社,頁16-43。

 

余漢東

2001 《中囯戲曲表演藝術辭典》,臺北市 : 國家出版社。

 

邱桂瑩

1992 《粵劇欣賞手冊》,南寧,廣西南寧地區青年粵劇團。

 

何建青

1993 《紅船舊話》, 澳門 : 澳門出版社。

 

周仕深、鄭寧恩(編)

2008 《粵劇國際研討會論文集(上)(下)》,香港,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粵劇研究計劃。

 

李少恩

2007 〈廿世紀初至當代香港粵劇〉,載《香港粤劇劇目概說 : 1900-2002》, 香港 :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粤劇研究計劃,頁i-xiv。

2010 《粤調詞風: 香港撰曲之路》,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。

2010 〈芳艷芬粵劇的歷史與社會研究〉,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民族音樂學 課程哲學博士論文。

 

李天弼

2009 《粵曲腔韻探微》,香港,繆思坊。

吳鳳平、鍾嶺崇(編著)

2009 《梁醒波傳 : 亦慈亦俠亦詼諧》,香港,經濟日報出版社。

[清]招子庸

1963 《粵謳》,台北 : 世界書局。

 

岳清

2005 《錦繡梨園:1950至1959年香港粵劇》,香港,一點文化。

 

容世誠

2006 《粤韻留聲 : 唱片工業與廣東曲藝(1903-1953)》, 香港 :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。

2012 《尋覓粵劇聲影:從紅船到水銀燈》,香港,牛津大學出版社。

 

高添強

2005 《香港今昔》香港 : 三聯書店(香港)有限公司。

 

麥嘯霞

1940 〈廣東戲劇史略〉,載《廣東文物》第八卷,香港 : 中國文化協進會, 頁109-157。

 

陳守仁

1993 《粤曲唱腔的基礎》,香港 : 香港中文大學硏究計劃。

1999 《香港粵劇導論》,香港 :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粵劇研究計劃。

2001 《粵劇音樂的探討》,香港,香港中文大學粵劇研究計劃。

陳守仁著,戴淑茵、鄭寧恩、張文珊修訂

2008 《儀式、信仰、演劇 : 神功粤劇在香港》第2版,香港 :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粤劇硏究計劃。

 

陳卓瑩

約1977 《粤曲寫作與唱法硏究 : 包括南音木魚龍舟粤謳鹹水歌等》,香港 : 百靈出版社。

1979 《粤曲寫唱常識(增訂本)》,廣州 : 花城出版社。

1984 《粵曲寫作與唱法研究》,廣州 : 花城出版社。

陳非儂口述,沈吉誠、余慕雲原作編輯,伍榮仲、陳澤蕾重編

2007 《粤劇六十年》香港 :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粤劇研究計劃。

 

教育統籌局

2004 《粵劇合士上》,香港,香港教育統籌局。

 

張知民

約1948 《香港掌故》香港 : 豐年出版社。

 

黃少俠

1999 《粵曲基本知識》,香港 : 臭皮匠出版社。

2006 《粵曲梆黃怎樣伴奏》,香港 : 一軒樂苑。

 

黃兆漢 (主編)

2013 《驚艷一百年:2013紀念任劍輝女士百年誕辰粵劇藝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》,香港,中華書局。

 

楊智深

1995 《唐滌生的文字世界-仙鳳鳴卷》,香港,三聯書店。

 

葉紹德編

1987 《唐滌生戲曲欣賞》(一至三冊)(第二版),香港,香港周刊出版社。

 

黎鍵編

1993 《香港粵劇口述史》,香港,三聯書店。

1998 《香港粤劇時蹤》,香港 : 市政局公共圖書館。

黎鍵(著) 湛黎淑貞(編)

2010 《香港粵劇敘論》,香港,三聯書店。

 

潘步釗

2009 《五十年欄杆拍遍:唐滌生粵劇劇本文學探微》,香港,匯智。

 

劉靖之、冼玉儀編

1995 《粵劇研討會論文集》,香港,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、三聯書店。

 

賴伯疆、黃鏡明

1988 《粵劇史》,北京,中國戲劇出版社。

 

盧瑋鑾、張敏慧(主編)

2006 《武生王靚次伯——千斤力萬縷情》,香港,三聯。

 

(排名以筆劃序)

 

English References

Leung, Bo-Wah & Leong, Samuel (梁寶華與梁信慕)

2012 Creativity and the Art of Cantonese Opera. Hong Kong, China: UNESCO Arts in Education Observatory for Research in Local Cultures and Creativity in Education.

 

Yung, Bell (榮鴻曾)

1983a Creative process in Cantonese opera I: The role of linguistic tones. Ethnomusicology, 27(1), 29-47.

1983b Creative process in Cantonese opera II: The process of T’ien Tz’u (Text-setting). Ethnomusicology, 27(2), 297-318.

1983c Creative process in Cantonese opera III: The role of padding syllables. Ethnomusicology, 27(3), 439-56.

1989 Cantonese Opera: Performance as Creative Process.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

 

Chan, Sau Yan (陳守仁)

1991 Improvisation in a Ritual Context: the Music of Cantonese Opera. Hong Kong: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

2005 Performance Context as a Molding Force: Photographic Documentation of Cantonese Opera in Hong Kong. Visual Anthropology, 18: 167–198.

 

Leung, Bo-Wah (梁寶華)

2014 Teachers’ transformation as learning: Teaching Cantonese opera in Hong Kong schools with a teacher-artist partnership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, 32(1), 119-131. DOI: 10.1177/0255761413491174.

2014 Transmission of Cantonese opera in conservatory tradition: Two case studies in south China and Hong Kong.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, DOI:10.1080/14613808.2014.986081.

2015 Utopia in arts education: The transmission of Cantonese opera with oral tradition in Hong Kong. Pedagogy, Culture and Society, 23:1, 133-152. DOI: 10.1080/14681366.2014.922604.

 

Leung, Bo Wah & Leung, Eddie Chi Keung (梁寶華與梁志強)

2010 Teacher-artist partnership in teaching Cantonese opera in Hong Kong schools: Student transformation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& the Arts, 11(5). [on-line] website: http://www.ijea.org/v11n5/

 

Tang, Chiu Lung & Leung, Bo-Wah (鄧超龍與梁寶華)

2012 Applying the Variation Theory in teaching Cantonese opera (Yueju) to improve learning effectiveness.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Lesson and Learning Studies, 1(3), 261-275.